我们通常见到的法律书是这样的:无数晦涩难懂的概念、大段枯燥无味的文字、一个个复杂冗长的案例……法律离大众总是如此遥远。
《第一本法律漫画书》图解日常法律知识,以漫画的形式讲清200多个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原来法律也可以走近大众葛伟军(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建设法治国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法律的理解,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层面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打开电视或者上网浏览,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或小事,无不与法律直接或间接相关。一些全国影响力甚大、吸引民众关心的案件,更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鲜活体现。我们无时不需要法律,法律也无时不影响着我们。
法律人的工作是研究法律,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意见,在社会中培育法治的理念。传播法律知识当然也是法律人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实中,各类传播法律知识的书籍已经不少,有采取法条解读的,有进行案例分析的,还有展开中外比较的等等。虽然这些对于法律专业的人来说,读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法律学习经历的普通人来说,在短时间内要去掌握,可能比较费劲。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传播方式呢?
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是我多年的本职。我常想能否用一种新的形式去表达法律,于是请美术界的朋友画漫画的念头便产生了。经历了1年半的创作过程,《第一本法律漫画书》诞生了。
与其他传播法律知识的书籍一样,这本书离不开对法律术语的介绍。哈特在其名著《法律的概念》中指出:“作为一种文字上的启示,定义是利用一个独立的词来给出语言上的界说,它主要是一个表明界限或使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的问题。”本书中出现了很多法律术语,对其作出定义是必要的,因为一个清晰的定义事先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纷争。当然,对于某些定义,可能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但是这不影响社会公众对其基本内涵的接受度。
这本书选择了两百多个生活中的事例,不仅包括合同法、劳动法和婚姻家庭法,还包括物权法和侵权法。牵涉的范围虽然广泛,但是由于那些事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读起来会有亲切的感觉。
学习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很好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以及社会公益。当我们亲身遭遇某些事件的时候,懂点法律比不懂法律要强得多。特别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掌握一些法律常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可以清楚地知道权利在什么时候受到了侵犯以及如何去合法地维护它。
用漫画去解读事例,是这本书的创新。法律条文是枯燥的,但是借用了漫画的形式后,一下子变得灵动起来。仔细翻看本书的漫画,发现每个事例内容翔实、逻辑清晰,令人拍案叫绝。对于这种阅读的感受,可以借用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对澳洲人原始图画的描述:
“这些图画中的形式,和实物可算惟妙惟肖;这些艺术家们竭力想把实物的形式和动作用最巧妙的方法重现在画上。”这是本书区别于一般法律知识读本的最大所在。
这本书所涉及的法条和事例紧跟形势。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几部重要法律,都是最近几年公布的。实践中对于如何适用某些具体条文,经常会有争论。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例,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本书中的事例,如房屋买卖、物业纠纷、医疗纠纷、劳动争议、老年人再婚等,都属于大家关心的社会热点。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法律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明,也不是空洞无物的说辞,而是深深扎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经验、一种习惯。法律既有严肃的一面,也有有趣的一面。
《第一本法律漫画书》的创意超越了传统的想象,颠覆了对法律的感受,是很有趣的传播法律知识的书籍。
(来源: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