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安教授“国际裁判的历史进程和机能——从边缘到中心”专题讲座成功举行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17浏览次数:424


    2013年6月8日早9:00,2013年上海财经大学海外法律论坛第十二讲在法学楼三楼会议室成功举行。日本驹泽大学法学院王志安教授为法学院师生作题为“国际裁判的历史进程和机能——从边缘到中心”的讲座。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杰普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整场讲座,王志安教授理论联系实际,讲述了国际裁判的基础理论、国际裁判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如何在国际秩序中确立国际裁判的功能。首先,王教授指出国际裁判是基于争议双方合意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通常存在利益取向、权利取向和强权取向。在此,王教授谈及了菲律宾解决南海争端案,中国不应诉的态度。其次,王教授在国际裁判制度历史沿革部分说明国际裁判并非与国际法同步发展,其沿着依法裁判、常设裁判、义务裁判的轨迹发展。最后,王教授对比了英国学者劳特派特和E.H.Carr对于国际裁判的不同态度,指出劳特派特认为“阻碍国际裁判发展的并不是个案不可裁,而是争议国家需要转变它们的心态”,属于理想主义;E.H.Carr认为“国际裁判制度是那些强权国家用制度来掩盖国家用强权追逐利益的一种手段”,属于现实主义。另外,王教授提出,现阶段国际裁判在WTO体制下是最成熟的。在讲座过程中,王教授还提及了美国对伊朗的德黑兰人质案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金枪鱼案。
 
    王志安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激发了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同学们认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密切相连,很多国际法制度是国家利益协调的结果,王志安教授对此表示赞同。在讨论中,周杰普副教授鼓励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国际关系史和世界史。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王志安教授精彩的讲座,周杰普副教授也表示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邀请王教授来法学院为老师们和同学们进行讲座。(王洋供稿)

 

width=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