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财经大学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合作开设的《司法前沿》课程顺利结课。本课程在学校整体规划的指导下,以“提高法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现代化的高层次法律人才”为核心目标,秉持“参与、创新、服务”的实验实践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法律实务部门的资源条件,重点培养法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务实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以及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
第一周,一中院民事审判庭审判长李兴法官为我们带来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的学习课程,李老师首先介绍了担保制度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平衡主体利益的功能以及担保制度在技术上的高度复杂性、场景的典型应用性、规则的整体协调性的特点等背景知识,接着以担保制度司法解释为主,辅以条文和案例,加深了同学们对担保制度的理解。
第二周,一中院民事审判庭审判长凌捷老师以“民法典视野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为题,先为我们介绍了《民法典》的编纂情况以及理论上的争鸣,紧接着引入了法律行为在总则编的方法论意义。在介绍完这些理论知识后,凌法官重点介绍了法律行为效力的判断流程以及法律行为效力瑕疵的后果。
第三周的课程重点讲解公司法的案例,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一中院研究室主任郑天衣老师以丰富的案例为引,为我们讲解了公司资本与股东出资纠纷,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及公司终止与股东的退出。
第四周,一中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周峰老师作为一名在建设工程领域深耕数十年的法官,为我们带来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判实务。周峰老师经验丰富,讲解深入,既为我们建筑工程案件的行业知识,也为我们讲解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包括黑白合同的效力问题,合同履行过程中工期和质量问题等。周法官还叮嘱同学们,对于已学过的知识要常常回顾。
第五周的课程聚焦于股东出资纠纷的司法实践,一中院商事审判庭审判长卢颖老师结合案例重点为我们梳理了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股东出资纠纷的规定以及实践中对于此类案件的审理思路,课程的最后,卢法官还与同学们交流了关于写作和择业方面的问题。
第六周,一中院民事审判庭审判长何建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民法典的人格权编。侵犯人格权的案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何法官的授课风格风趣幽默,同学们听得饶有兴趣。
第七周,一中院未成年人与家事综合审判庭副庭长任明艳法官的授课主题是法律解释方法的适用。任老师开篇以一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法律解释方法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然后逐一介绍了法律解释的价值,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解释的规则及法律解释的路径。在讲授的过程中,任老师不断回顾、对比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第八周,也是本课程的最后一次课,主要讲授刑事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法律思维的应用。一中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秦现峰法官从《神雕侠侣》中慈恩误杀“雪人”案谈起,让同学们思考案件涉及的罪名和法律关系。随后,秦老师带我们继续分析了几个非法集资类犯罪,为同学们刑事法律逻辑结构的魅力。
通过八次课的学习,同学们直接了解司法实践中的前沿问题,拓展了法学研究的视野,促进了法学理论与审判实践紧密结合。
供图 |陈博
供稿 |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