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风采|胡钰珠:生命自己就能找到蓬勃之路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6-18浏览次数:108

编者按: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于春申相聚数载,至甲辰散作繁星。值2024年毕业季,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特推出“2024届法学院毕业生风采”系列推送,以彰显上财法学学子之风采,鼓励后来者奋发图强。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愿上财法学学子不畏云遮雾盖、风吹浪打,铭记“经济为本,法治为魂”之院训,正心修身、勤恳耕耘,守一家之烟火,承民族之未来。


个人简介:

胡钰珠 中共党员,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上海财经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毕业去向:20249月赴云南支教一年后回本校攻读民商法学硕士


所获荣誉:

2023年邓学平奖学金

20222023年人民奖学金二等奖

2022年第七届“汇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集体一等奖

2022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团员

20212022年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

2021年人民奖学金单项奖-学生干部奖

2021“百年循迹来时路——我与党史的邂逅”学生优秀学习实践感悟征集活动校级二等奖


生命自己就能找到蓬勃之路”,她总爱说这句话。来看看佛系的她在四年里是怎样探索、学习、成长的吧!


一、专业学习:踏实勤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均绩3.6,成绩排名年级前21.5%,通过四六级。

在本科期间,胡钰珠同学始终保持着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盘思考的习惯。“有时候想得多做得少,拖延症有些严重”,她对自己给出这样的描述。不像部分同学那样,对法学怀有浓厚的兴趣与极高的热情。她主要是基于就业趋势、自身性格特点的考量,选择了这个专业。故而,在专业学习时,她难以仅仅依靠内驱力的推动去进行。不过,在不断的尝试与反思后,她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安静内敛的性格优势和较真严谨的思考习惯,通过规律的生活节奏来约束自己,保证规律的学习。

不逃课,不摸鱼,尽量提高上课时的效率。没有意志力看大部头,那就看老师推荐的书目;专著看不下去,那就看教科书;教科书也看不下去,那就看课件;课件也看不下去,那就听课;课也不想听,多看两眼时事新闻总是能做到的。总之就是要保持学习的状态,难了累了,就换个方式,日积月累总会有些许收获。只要肯出发,走得再慢也会有到达的一天。或者说,到不了所谓的终点,那也没事,路上有各色风景呀,何乐而不为呢?



二、学生工作:服务同学,共欢声笑语

20209月入学至今,任20经济法一班班长,协助老师组织班会、春游等活动,进行日常通知转达、材料收发工作。20219月至20226月,任院学生会青年发展部部长,策划举办及协办多场活动,包括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普法游园会、“引路人——教师讲座”“引路人——学长学姐茶话会”等。20229月至20236月,任法学院本科生分团委副书记,分管青年发展部和对外联络部。期间协助团委举办新生主题团课,收发材料;指导分管部门开展日常活动,如草坪音乐节、“走进律所”等。

做的事多,收获也多。在这些事情中,胡钰珠同学感触最深的是办活动。办活动是了解同学需求,实现同学需求的过程。其间快乐,既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喜悦,又有创意落地的成就感。一个想法从脑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变成人头攒动的现场、种类繁多的奖品、同学积极参与的身影与朗朗笑声,这种幸福是具象的。

大二疫情期间,青年发展部组织了一个名为“快乐‘易’站”的活动。她说,活动很小,很简单,就是给大家提供小程序平台,每天在上面记录一件开心的事,以开心“易”开心。比如今天的盒饭有鸡腿、今天下楼放风了、今天看了一本有意思的书……这样的活动没法助力搭建一篇光芒四射的履历,也没法助力一夜提分上清北,但它关注到了一部分同学的需求,让细腻的心思和微小的感动在人与人之间流淌。那至少对这些有所收获的同学来说,这个活动是有意义的。



三、志愿服务:热心公益,化挑战为机遇

本科期间,胡钰珠同学热心公益,参与众多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参与菜鸟驿站快递中心物流管理志愿服务,清点库存,核对每个快递摆放位置是否正确,减轻驿站工作人员工作压力,便利同学们的快递拿取;参加五角场社区急救培训,学习意识判断、检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术基本操作,丰富自身急救知识,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202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参加两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负责日常用餐需求统计、通知转达、物资发放、组织核酸检测等工作;参与“复兴之路•薪火驿传”百公里接力赛、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等比赛的赛会服务。

其中,最有挑战的还是2023年下半年的进博会志愿服务。在这次活动中,她担任了上财会期岗的组长,负责学校与团市委的沟通联络、安排会期志愿者的三餐与车辆接送等工作。此外,她还需要配合自己所在小组,服务好来自香港的访问团组。全新的事务、巨大的压力,让她有些措手不及。刚开始的几天里,每天忙至深夜,熟悉车辆联络事宜、分配早餐领取任务、安排小组长,几近崩溃。但在搭建好基本思路和连续练习几天后,她已渐渐形成一套行为模式:在返程车上确认次日到岗人数、分配各小组取餐任务、回到学校后立马换洗衣服、核实次日车辆进校情况、次日点名上车。有了行为主线,再应对分发物资、人员调配等支线,自然就心中有谱、办事不慌了。通过这次活动的锻炼,她丰富了自身认知和行为模式,抗压和应变能力得到提升。最后,会期岗的同学们一起,用尽心尽责的努力,服务好各自接待的团组,赢得了诸多赞许与认可。

现在,胡钰珠同学作为上财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在校团委继续历练,参加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努力提升教学和管理能力,期待在九月赴云南与当地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



四、山水之间:学着像大自然一样包容与真诚

如果你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将幸运”。胡钰珠同学说,也许是被儿时读本里的这句话所感召,她一路走来总有些运气在身上。高中时与同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大学时如愿来到上海、遇见很好的老师与同学。她喜欢和云待在一起,因为它千变万化的神秘感;喜欢和树待在一起,因为它不吵不闹,就那样安安静静地站着;喜欢和山待在一起,因为它坚固、稳重、柔韧、慷慨;喜欢和水待在一起,因为它平静、澎湃、精致、宽广。

形容词是用不尽的,总觉不够贴切,甚至在使用这些词汇的时候,常觉惭愧。要把包容万物的大自然拆分后装进小小的词里,好像是太狭隘的做法了。但为了精炼地表达感谢,请暂且原谅我尚贫瘠的语言”。她这样说道。自少时起,她就在父母的带领下游历各大山川湖海。见贵州“水上森林”时的惊奇和感叹、爬泰山返程时的轻松愉悦和满满成就感、在武夷山漂流时与三五好友谈笑风生时的潇洒惬意、穿行于西北大漠时的震撼与感动……大自然教会了人类包容与真诚,她常常感激于此。

大学时的许多社团都有户外活动,观星、徒步、摄影。她说,这些都是与大自然互动的好机会,推荐给需要的朋友。结伴同行或独自出发,各有其美,不必有压力。



毕业生寄语:别着急,慢慢来。最后一图是祁连山美景,与你分享。希望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