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史教育 迎接建党百年 || 法学院研究生二支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参观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10浏览次数:635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探寻一代革命青年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历史印迹,2021年5月9日下午3时,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二支部集体前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及史迹陈列展开展“走进100”“党课100”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南昌路100弄2号,曾经的老渔阳里在二十世纪初内忧外患的岁月里曾经云集了一群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有理想的青年和先进知识分子,这看似平凡的石库门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5年9月15日,《新青年》杂志在此创刊,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在这里出版刊物,翻译、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作为党的第一份机关刊物,推动和促进了建党工作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新青年编辑部也云集了广大先进分子,探究改造中国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干部人才储备。


 


随着《新青年》影响力的逐步扩大,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老渔阳里2号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将新兴的火种在各地先进分子之间传递。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后,老渔阳里2号成为了中共中央局办公地,担负起了中国革命早期领导中心的使命。


 


支部党员们认真聆听了场馆讲解员的介绍,通过珍贵的老照片、刊物资料和场景复原探寻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学习到一百年多前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和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思想交锋、投身社会改造的满腔热血。

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实地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使得大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同志们也以文字形式发表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党员栾红云同志表示:“新青年编辑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起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群优秀的年轻人,在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关头,以青春的智慧、勇气和力量,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未来中国点亮信仰之光,奋不顾身地走向一条披荆斩棘、不断奔向共产主义理想的积极、光明但同时也充满艰难险阻之路。”

党员徐姚佳同志表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量当年的珍贵史料,以及前辈同志们的历史伟绩。星火初燃之地所传达的更是一种敢为人先的信仰,而信仰的继承,需要千千万万青春的力量。作为党员的我们,更应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努力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

党员赵伊培同志表示:“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杂志,扛起了“民主”“科学”两个反封建的大旗,对封建道德、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那个时期的进步青年承担起救国救民的历史责任,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改革开放后,时代发生了变迁,但我们作为青年也应该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富有创造力!”


  


本次党日活动作为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我为建党百年打卡”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法学院研究二支部学生党员们实地参观考察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认识到老渔阳里2号这一地址不仅仅作为编辑部创刊地也作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中共中央局办公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回顾了建党百年以来的艰苦历程和早期共产党员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学习掌握共产党员的百年奋斗精神,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供稿人 | 江敏洁

供图人 | 研究生二支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