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法学人风采|秦锦:厚德博学积跬步,志存高远行万里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9-05浏览次数:600

上财法学院涌现出很多优秀学子,他们遍布在世界各地,他们扎根于各行各业,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理念,践行“经济为本,法治为魂”的院训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实践中,展现出上财法学人的担当与作为。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特推出“上财法学人风采”栏目,展示校友风采,分享校友故事。


秦锦:厚德博学积跬步,志存高远行万里

秦锦,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2013级国际金融法班、英美法证书班、首届(2017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班(法律)学生,硕士期间赴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学习法律与经济,20207月,秦锦获得教育部留基委资助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转变思维模式,寻找学习方法

秦锦校友在高中时期学习的是理科,从理科生到文科生的转变的过程中,她也难免遭受了一些挫折:首先是背景知识的不足。由于高中时期在理科方面花的时间较多,所以在政治历史等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积累不多;第二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太适应法学的学习要求。理科的学习更看重做题,而法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理解,尤其是要多阅读,多独立思考;第三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完成。过于追求确定性的答案是理科思维给她学习法学不太适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她觉得法学的学习更多的是去辩证性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对于遇到的这些挫折,秦锦校友努力地想办法去克服它们。首先,在发现自己在听课有些吃力的时候,她积极主动地去请教老师和学长学姐。在老师还有学长学姐的热心帮助耐心解答下,她渐渐找到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法科学习方法。除了请教别人以外,秦锦会约上同学朋友一起去图书馆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互相请教,一起讨论。在老师的指导和和同学们的相互鼓励之下,秦锦校友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成绩提高了,对法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对于正确的法科学习方法,秦锦校友认为因为每个人的习惯,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自己不断尝试,慢慢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法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总得来说学习法学就是要多阅读、多思考、多提问、多讨论,坚持这样去做,渐渐地就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在阅读文献这个对于法学学习很重要的方面,秦锦校友强调要学会选择,学会浏览文献。在有大量文献需要去阅读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选择与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最相关的,最重要的文献去详细阅读,认真理解。而对于相关程度不太高的文献,只要浏览全文,了解段落大意就可以了。

合理规划时间,丰富课余生活

秦锦校友在本科期间入选了法学院英美法证书班项目,同年还开始了第二专业金融学的学习,在大三时,她还担任了学生社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会会长一职。除了学习和社团的工作以外,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她还参加了一些很多的比赛,如参加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上海市模拟法庭竞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等,并获得团体冠军、单场“优秀辩手”等优异成绩。这样忙碌的学习生活让她愈发体会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当有很多任务需要去完成的时候,她会按照每件事情的紧急重要程度去规划,合理利用时间管理的小技巧,一件事一件事的去解决,克服自己的惰性,让自己去适应这种多任务管理下工作学习的节奏和方式。

在秦锦校友看来,参加社团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参加同一个社团的同学都是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和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也许有时候会为了办好一次活动花很多时间,但为了给同学老师带去好的活动,和小伙伴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比赛的经历不仅让秦锦校友结识了很多优秀的队友和指导老师,而且也让她对法学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堂学习更多的是理论性的知识,缺乏实践的机会,而法学的学习离不开是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参加比赛就是一个体验法学实践魅力的好机会。

体验多彩世界,收获学识友谊

秦锦校友曾在英国、奥地利等国家有过学习生活的经历。对她而言,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文化,还是价值观方方面面,都会有不同。这时候就需要去打破自己固有的观念,不断的调整自己,去尝试不同的事物,尊重和理解当地的文化,适应并融入当地的生活,渐渐地就会发现和收获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对秦锦校友来说,在国外的学习中,最难忘的莫过于在学习上遭受挫折的日子。由于在国外的学习需要阅读非常多的文献,所以看不完文献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而且法学院的老师来自欧洲各国,上课说话也是带有各个地方的口音,上课听不懂也成了困扰她的问题之一。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节课都去问一个问题,再去回答一个问题。她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得到了老师很不错的评价,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渐渐地,在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达成之下,学习上的困难迎刃而解。在写英文论文“穷途末路”的时候,她会把手机藏起来,或者是把手机交给室友,以此来督促自己尽快完成论文。

总体来说,国外的学习生活让秦锦校友体验和经历了很多不同的事物,让她看到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到了世界的美好。

勇于尝试不同,未来无限可能

秦锦同学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土耳其办公室、欧洲环保协会、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庭等单位实习,在不同单位接受了细致的指导和培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秦锦校友也曾对自己的未来十分地迷茫,心里怀揣着比较单一而又理想化的职业目标,比如成为“行侠仗义”的律师。后来,她渐渐地发现,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单一的路径之上,这样容易错过不同的风景。学习法律能给未来带来非常多的可能性,当你对未来不确定的时候,可以多尝试多经历,获得充分的信息后也许就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于是,秦锦校友以学校组织的法院实习为开端开始了她丰富多彩的实习之路,从学校组织的法院实习作为开端,并通过在国际组织、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她有幸认识了许多在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岗位工作的人们,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也越来越清晰。

同时,这种多元化的实践经历让她更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一方面,世界各地风景绚烂多姿、文化丰富多样;另一方面,还有许多人正在遭受饥饿、贫穷、动乱,她意识到不仅要为环境保护做贡献哪怕个人力量渺小,,也要努力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如今秦锦校友专注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希望能通过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帮助更多的人,并从中找到人生的喜悦和生命的价值。


校友寄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撰稿人:韩昕宇、姜玉林

供图人:秦锦